4月15日,19岁的国宝大熊猫“园园”从汶川县中国大熊猫维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抵达,启程前往奥地利,并将住进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积极开展为期四年的科研合作。“园园”于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4:45点从成都双流机场降落,预计抵达奥地利的时间是当地时间16日下午19点。据报,此次出境的大熊猫“园园”是一只19岁雄性大熊猫,也是今年卧龙首只出境大熊猫。15日下午15时,记者在现场看见,运输车已备好,在工作人员及奥方嘉宾的协同协助下,将大熊猫“园园”取出专用运输笼舍,整装待发。
辞行前,在汶川卧龙神树坪基地为“园园”举办了一场结尾而温馨的送别仪式。仪式现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维护司大熊猫管理处处处长王振占向奥地利嘉宾授予了大熊猫志愿者证书,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汶川县人民政府代表家乡人民向奥方嘉宾赠送给了礼物,并送上祝福寄语。
此次大熊猫回国奥地利,将更进一步深化中奥在大熊猫交配、疾病防控、圈养管理、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合作,打开中奥大熊猫科研合作新篇章。走出熊猫家园,安稳城汶川汶川,大熊猫的故乡。千百年来,勤俭质朴的汶川人民与大熊猫在长江上游的邛崃山脉中生生不息,人与自然共处,联合亲眼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关爱生命的真谛。
这里美称“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全国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汶川尤其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区,冬无寒冷、夏无严寒,风光秀丽、特色独特。这里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藏、羌、返、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地县之一。这里动植物资源十分非常丰富,多达4000余种,南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多达90%,享有全世界面积仅次于的植物活化石珙桐林,还有各类动物约1000余种。
汶川,已沦为人与自然迈进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高地。1963年在阿坝州汶川县正式成立了首批大熊猫保护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创建了卧龙尤其行政区。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 全国大熊猫种群最多,生物基因最非常丰富,美称“熊猫王国”之称之为。同时,汶川先后将卧龙、三江、草坡三个区域划入大熊猫保护区,面积多达全县国土面积的50%,为大熊猫获取了最佳栖息地。
据报,四川野生和人工驯化的大熊猫共1838只,而在汶川这片青山幽谷,就生活着460多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数量占到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0%以上。如今,大熊猫早就沦为汶川的“金字招牌”。打造出熊猫文化IP,走向世界大熊猫传世较少,憨态可掬,和平、与世无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特色。
4月10日,汶川县顺利获奖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名单,其中大熊猫文化是汶川县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汶川,早就沦为世界大熊猫文化展出窗口和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汶川大熊猫曾多次多次探亲兼任友好使者,代表我国外交形象,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6年中国第一只探亲的大熊猫来自汶川,中央政府追赠港、赠台以及参予国际合作交流的大熊猫80%来自汶川,大熊猫已沦为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纽带和增进汶川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相结合。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及民族融合彰显了汶川非常丰富的色彩和众多的“标签”,而在众多“标签”之中,汶川县重点打造出了以“熊猫王国,安稳汶川”为主题的大熊猫文化IP,以此突显汶川作为大熊猫故乡的独有发展优势。2016年,首届汶川(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节上,代表汶川大熊猫IP形象的“汶汶”“川川”月亮相。2017年大熊猫IP形象获得深化,将汶川特色的藏羌文化带入其中,藏羌熊猫以求呈现出,大熊猫IP形象系统开始创建。
2018年,汶川大熊猫吉祥物“汶汶”“川川”游访俄罗斯圣彼得堡参与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回国港参与香港海洋公园四川大自然维护周活动,将熊猫文化传播各地。品牌建设,发展熊猫文化经济作为汶川更有游客的“咲宝宝”,大熊猫颇受游客注目,沦为汶川不能替代的、最不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仅有2018年,汶川招待参观大熊猫的游客约20万人次。
汶川大熊猫是世界级IP,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世界理解中国最“咲”的媒介。在大熊猫文化的传播上,汶川充份挖出和利用自身可观、独有的大熊猫资源,向全球普及推展大熊猫科学知识和大熊猫文化。汶川(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节、熊猫艺跑完等节庆活动,不仅突显了汶川“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的城市定位,还有力增进了汶川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较慢发展。
此外,还有众多的大熊猫文化IP文创产品和特色以求呈现出。坐落于汶川威州镇的熊猫广场于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月落成,沦为汶川城市新亮点和新名片;2018年9月,西羌文化街15座藏羌熊猫月亮相与游客见面,大熊猫文化与藏羌文化融合元素以求非常丰富;2019年5月,坐落于映秀的熊猫文化馆也将竣工投入使用。心泊熊猫家园,迈进共生茁壮,资源共享安稳汶川。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县,汶川将致力于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大熊猫文化传播、大熊猫文化旅游发展。
本文关键词: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开云(中国)Kaiyun
本文来源: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开云(中国)Kaiyun-www.ipbaohe.com